logo

联系我们:027-85695666

陈圣军:“村超”火爆全网的精神密码

长江时评>求知

2023-10-16 10:11 来源: 长江日报
【字体:

  作者:陈圣军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贵州台江县的篮球比赛“村BA”、贵州榕江县的足球比赛“村超”今年以来火爆全网。

  作为在田间地头生长起来的群众体育运动,“村BA”“村超”的走红,有人说是偶然,是偶然的“流量眷顾”,呼应了人们对于篮球运动和足球运动的热情。在我看来,这两项赛事的走红却是必然,因为他们都有一项通行的精神密码。

  篮球运动和足球运动的显著特征都是“群众性”,是越多人参与水平就会越进步的体育运动,这里所说的“参与”,既包括运动场内,也包括运动场外,既包括球员,也包括组织者、工作人员、观众以及一切参与到其中的人。贵州“村BA”“村超”之所以能成为一项“现象级”的体育赛事,在于把握了体育运动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客观规律,将体育运动惠及全体、人人享有、方便参与,让人民群众有真真切切的参与感,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真正地把体育运动办到了人民群众的心坎上。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体育强国的基础在于群众体育,群众体育发展的核心在于“以人民为中心”。

  践行体育为民的理念,满足了人民对体育的需要。新时代的体育,不仅承担着增强人民体质的任务,还肩负着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对体育的需求内容和需求方式也发生了转变,表现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高层次体育需求与体育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体育运动本身是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奔向美好生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体育的发展就应始终致力于解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与体育发展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的矛盾问题。这一矛盾的有效缓解与解决,归根到底地说,要坚持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关切人民对体育的价值诉求,满足人民对体育的美好需要。

  近年来,全国各地为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高层次、高品质的体育需求有过诸多有益尝试。湖北武汉的“渡江节”、陕西宝鸡的“百合杯”球赛、海南文昌的“露天排球”“奔跑中国”等一系列群众性体育活动,最大化地满足了人民对体育运动的期待。可以说,“以人民为中心”,既是我国群众体育事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又是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价值归依。“村BA”“村超”能够火爆全网正是得益于践行了体育为民的理念。球场间,坚持公益性、公众性、公开性的赛事定位,把体育赛事办成老百姓的节日,极大地增加了人民体育运动的参与性、体验性。

  从更深层次说,“村BA”“村超”的成功绝非是简单复刻,其火爆的背后是对群众主体意识的激发。一方面,以广受当地群众喜爱的足球运动为载体,将榕江的民俗文化、特色风情融入其中,唤醒了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和共同记忆。“村超”不仅成为了村民足球记忆的延续方式,更成了当地展示独具特色的人文风貌和民族文化的舞台。另一方面,“村超”的一大特征是“村民办”。人民群众有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更有被激发的强烈主体意识。群众自主办赛,政府在赛事举办的过程中充当着“配角”,村民成为了“主角”,从赛事组织者到场上的运动员,甚至是裁判员皆是清一色的当地村民。一言以蔽之,无论是“村BA”的“出圈”,还是“村超”的“破圈”,都是以充分发挥人民的主体性力量作为根本导向,坚持体育为人民群众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坚持体育惠民的方向,也增强了人民的体育获得感。体育事业发展,归根到底要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当前,人民群众更加关注和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精神体验。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体育发展的成果,不断获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精神需求满足、高层次需求满足,是推动中国体育现代化的价值遵循。人民群众的体育获得感指向“体育发展成果属于谁”的问题。换句话说,人民群众体育获得感的强弱取决于人民群众是否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体育发展的成果。

  风靡全网的“村BA”“村超”,是观察和展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小小“窗口”。透过这一独特的窗口,我们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与追求,看到了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强大力量,更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这恐怕才是“村超”火爆的真正密码。

  【编辑:余淮】 

联系电话:027-85695666 邮箱:cjn@cjn.cn
取消
提交